在线十倍炒股配资

与张仪连横术争锋,不只苏秦,曾被他排挤的公孙衍才是他最大对手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02-26 05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前言

在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长河中,连横之术是谋士们争锋相对的战场,而苏秦以其卓越的外交才华一直被誉为该领域的巅峰人物。然而,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中,曾被苏秦排挤在连横之外的公孙衍,却在这场较量中崭露锋芒,成为张仪最大的对手。

与张仪的连横之术争锋,这个故事的曲折离奇,充满了智谋与权谋的较量。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光,揭示这段古代交锋中的不为人知的细节,深入剖析公孙衍在连横争锋中的巧妙谋略,以及他与张仪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
在这个智者云集的时代,公孙衍是否能够凭借自己的智谋逆袭,将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谜团。让我们一同追寻这段连横之术的历史旅程,解开其中的精彩篇章。

公孙衍初建战功,张仪渐露锋芒

公元前340年,公孙衍已经在魏国官居“犀首”(当时最高武官)之位。这位谋略过人的年轻人,开始在魏国政坛崭露头角。当时的魏国国力日益衰微,边患不断。公孙衍力主改弦易辙,联齐抗秦。

他洞察先机,认为秦国东进气焰正盛,魏国实力难敌,唯有联合齐国这强大同盟,方可一战。于是他设法与齐国名将田盼联络,兴兵伐赵,获得齐国信任。很快,他就以出色的军事谋略和外交手腕,率军大破秦军,夺得河西之地,一鸣惊人。

与此同时,秦国也迎来了一位政治新星——张仪。这位聪明干练的青年很快得到秦惠王赏识,被任命为客卿,日渐成为王室心腹。张仪深谋远虑,主张连横抗合纵。

他根据秦国国情,认为只有联合魏国,孤立齐楚,才可确保秦国东进。为此,他不惜亲自出使魏国,游说魏惠王就范。他对付“合纵”诸侯的策略和手段,也逐渐成熟起来。两人的较量,就此展开。

晋魏宰相之位,公张鹿死谁手

公元前328年,公孙衍再次大败秦军,取得颇丰战果。已然身居高位的他,至此在魏国更加风光无限。然而好景不长,强敌环伺之间,局势千变万化。这时,秦国派遣新任宰相张仪前来游说,成功说服魏惠王废黜了公孙衍的宰相之位,由张仪接任。

张仪深谙人心,他向魏惠王极力渲染公孙衍奸佞反复的性格,以及他屡次背叛魏国投靠齐楚的“证据”。魏惠王素来对公孙衍爱憎,此时一听张仪之言,立时大怒,遂将公孙衍驱逐出境。自此,张仪名义上是魏相,实则挟制魏国。公孙衍亦无奈出走,借宿韩国。

两位政治强人的较量,翻开了激烈的序曲。公孙衍数次策划合纵,均告失败;张仪则在秦楚之间周旋连横,局势渐渐不利于公孙衍。然而作为政治家,变数永远很多。稍一不慎,就可能身死国灭。

魏襄王登基,相国再易其人

公元前319年,魏襄王继位,张仪的连横之策已使魏国危在旦夕。三晋衰弱,诸侯雄心勃勃,魏国境内又新丧国君,鱼龙混杂之际并非建功伐功的时候。公孙衍虽再度拜相,欲挽狂澜而难回天。

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故人再度し此表态,联合宿敌陷害于魏襄王,酿成他最终被杀的惨剧命运。同年,公孙衍再次遭到宿敌陷害,被魏襄王所杀。他一生策划“合纵”未遂,终究难逃宰相易主之命运。

其实公孙衍生前颇为明达,对自己的结局早已看得心如明镜。他在给门生的遗书里写道:“世事浮云,悲欢离合总被宿命暗算。我生来好大喜功,又爱国如家。如今力不从心却成他人阶下石,实乃命也”。可叹他老于世故,幼于人心,才终究敌不过张仪连横之计谋。

而张仪则在秦国继续推行他的连横主张,使东方诸侯合纵难成。他强悍果决的性格和骤雨滂沱般的决策,最后使这场角力落入秦国一统的局面。

两人生前政见本相左,生命轨迹却惊人相似。他们之间的较量,持续影响着战国结局。当苏秦合纵六国,东方诸侯重现曙光;秦国最终推翻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时,又有人啧啧称奇——公张之争,终为秦一统埋单。

结语

诸子百家,个个才高八斗,谋深算远。但终究难逃朝代兴衰整体趋势的决定。公孙衍与张仪作为战国俊杰,各领头衔一时,却也只是这历史巨轮下的过客。后世称颂他们卓识远谋,也不过是壮志未酬之叹!

他们生前理念迥异,运筹帷幄,终使国家沦亡家国毁灭。可惜他们没能洞察大势所趋,既未寻得自我解脱,也没能扭转乾坤,唯有惋惜。公张之间的恩怨情仇,终究也微不足道。朝代更迭,历史滚滚向前,云卷云舒,天地间来去匆匆,不过风前露点。

张仪秦国公孙衍魏国魏襄王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天津炒股配资申请_在线十倍炒股配资_炒股配资线上申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